合肥市南門小學簡介
合肥市南門小學坐落在合肥市風景秀麗的包河公園之畔,始建于1897年,最初為美國傳教士創辦的女子服務社,地址在三牌樓北側原姚家公館,1917年遷至現在的廬江路校址,1927年初,學校開始男女兼收,更名為安徽合肥私立三育中學。1949年合肥解放后定名為“私立三育小學”。1953年收歸公辦,經合肥市教育局批準,更名為合肥市南門小學至今。學校于1978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重點小學,1982年被合肥市政府確定為對外開放學校,1986年被評為全國德育先進學校,1995年被定為合肥市示范學校,1996年被定為省實驗學校,2014年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。
學校建校百余年來,在歷任校長的帶領下,形成了一支業務精湛、師德高尚、創新發展、志存高遠的的南小教師精神。學校秉承“開放、民主、科學、進步”的辦學傳統,從1991年正式確定了“全面發展打基礎,發揮特長育人才”的整體改革思路,確立“以人為本,內涵發展”的辦學理念。本世紀初,學校順應時代要求,在生動、豐富的素質教育實踐中,在繼承與發展的基礎上把學校辦學特色定位為“自主教育”,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為目標,構建學科課程、活動課程、體驗課程相互助益的課程體系,促進了學生全面、主動、和諧地發展,形成了“求實、創新、勤學、健美”的校風。學校堅持“讓每一個孩子主動全面發展,健康快樂成長”的教育理想,全面實施素質教育,實現百年名校的可持續發展。
南小作為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,學校乒乓球傳統項目訓練工作已堅持了30多年,建立了一支長期的業余訓練隊伍,并多次在全國少乒賽、“向陽杯”,及區域性的“躍華杯”、“幸福杯”和“黃山杯”等比賽中,取得優異成績,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乒乓后備人才。學校把專業訓練和普及運動緊密結合。“人人參與、人人不同、人人精彩!”,在為每個孩子提供平臺的同時,也培養了孩子們的團隊精神。
學校開設了四大類60余項校本課程里,在堅持打造乒乓球體育特色基礎的同時,進一步開發、發展體育、藝術、科技、文學、創新、人文等課程項目,劉晶輝老師的“創意美術”活動課程,趙德宏老師“武術”校本課程,鄭琛老師的網球課程,全體教師各展所長,全員參與。同時面向社會,邀請來自機關單位、科研院所、專業團體和高等院校的專家以及學生家長為學生成長提供智力支持。特別是南小的“研學旅行”這一課程的系統化、系列化。根據不同年級孩子的特點,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項目,設計學生研學旅行任務卡,孩子們將帶著具體的活動任務前往,他們更多的是需要在活動前后學會思考、學會自立、學會合作。
南小還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,培養學生鍛煉習慣,提高學生鍛煉興趣。通過活動使得每位學生都有參與機會,從中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,并逐步培養學生的體育特長。一年一度的體育節上,學校不僅讓每個班級、每個孩子都參加到豐富多彩的運動中,還組織家長參與其中。團體跳大繩、8字跳繩、十人十一足賽跑、拍球接力、滾輪胎、拔河、“車輪滾滾”等更讓全體學生百分之百的參與。
在“優質均衡”的指引下,為充分發揮南小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和帶動作用,2009年成立南小成立教育集團,學校率先跨區域在肥西、經開區創辦分校,逐步形成了一校七區的集團化辦學模式。學校本部現有兩個校區(徽州大道和桐城路校區),占地23000平方米,建筑面積近20000平方米,各功能教室齊備、教學設施先進,校園內花木繁茂,清新宜人。
學校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俱樂部成員單位和一所對外開放學校,學校多次接待韓國、日本、美國、英國、丹麥、澳大利亞、港澳等國家和地區教育代表團,并回訪多國,為安徽的教育國際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的貢獻。
學校建校120多年來,桃李芬芳,素質教育碩果累累:由教育部等授予的七個國家級榮譽——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、全國德育先進學校、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、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、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、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單位、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;由安徽省委、省政府和省教育廳等授予的十個省級榮譽——連續九屆的省文明單位、省先進集體、省特色示范小學、省衛生先進單位、省綠色學校、省家教示范學校、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學校、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范學校、省數字化校園示范學校、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;由合肥市委政府和市教育局授予11個市級榮譽——市文明單位、市衛生先進單位、市德育先進單位、市雙擁先進集體、市師德建設先進集體、市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、市平安校園、市科普示范學校、市花園式學校、市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、市疾控預防先進單位。